華夏五觀論教育座談會:從教育的角度開啟孩子人文關懷的心


華夏社會公益協會基於對弱勢學童的關懷,期以教育為主軸,透過教育的幫助激發貧寒孩子的潛能,使其自立自強、脫離貧困,繼而有能力也願意去助人,形成社會人群共同的觀念及風氣。因此,華夏將這項人文教育扎根的工作命名為「陽光助學工程」,希望透過一步一腳印地努力,讓有心人可以找到一個窗口去貢獻一點力量。

華夏長期關懷社會的角度,都在於倉廩衣食等日常所需,於是透過陽光早餐、寒暑假福箱及春節陽光送暖等方式,幫助弱勢學童及家庭,因為孩子的肚子顧飽了,讓孩子先有生存權,才能享有受教權。

但是,近兩年來華夏在實踐陽光助學的改變上 ,正思考如何把人文關懷與社會教育融入公益事業之中 ,讓華夏成立的初衷 ,不僅是行善,更是積善 ,並以善養善 。有感於今年以來陸續發生了不少令人痛心的社會事件 ,不論是校園暴力、網路霸凌、捷運殺人、為財弒親、為情殘殺他人的生命等,在在都讓人憂心為何現今社會人心黑暗,我們也開始重新省思教育的價值何在?我們的家園、未來的生活、社會的發展會是什麼樣子呢?

於是,我們辦理品格教育座談會。試著從倫理、文化、品德、生活及物質等五個觀點,來探討教育與社會的落差,並藉由從事教育的學校師長、年輕學子的家長們及社會團體在推動品格教育的過程及經驗分享,為孩子的人文關懷及人格健全發展共同集思廣益。今天的座談會有分別來自小學、中學的四位校長及大學的心理諮商師報告他們在學校實施品格教育面臨的困境、如何有效推動、如何結合社會團體的協助及從高等教育看青年學子等面向,與在場關心教育的40多位校長、老師、家長會代表及社會團體先進等彼此交換意見,腦力激盪 ,討論相當熱烈。

今天參與的校長或家長會代表多為華夏公益夥伴 ,幫助華夏在學校推動陽光助學的工作。許多師長都提到推動品格教育不能只靠理論,師長和家長的身教 ,才能啟迪學生的心靈深處;教材也應該從生活取材,培養學生價值判斷及珍視自己選擇的能力。

有校長甚至哽咽分享他們在校園助學的溫馨小故事,認為現在的教育應該是從學生的書桌到餐桌,只有和生活連結的關懷送暖,才能深化人心。

王如玄理事長現場也分享從生活實踐品格教育的案例,例如華夏在每年的福箱組裝時,在桃源國中的校長、老師及家長們都會在大熱天而且沒有冷氣的空間來幫忙這一項相當辛苦、耗費體力的工作,學校也會透過生活教育的方式讓學生也盡一己之力,甚至是父子一起來當志工的,這就是很好的品德實踐方法。另外,華夏每年的春節家訪,則是另一種生活關懷的教育 ,學校的校長 、老師及家長可以藉此機會實際走到學生的家庭 ,關心孩子的生活 、父母的就業及家庭狀況 ,並適時給予資源協助 ,當孩子感受到學校和社會不因他們的弱勢而放棄他們時 ,他們就會心存感恩 ,也許未來有能力時也能回饋社會,這些就是正向力量的情緒擴展。

教育是長期堅持的工作,必須一點一滴累積、不灰心、不放棄地向前走,今天的座談會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包括如何推動及教材平台分享等,仍將再持續努力,盼能從校園啟動善循環的引擎,讓社會多一點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