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心牆,看見最美風景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

一樁校園殺人事件,校牆高矮、死刑存廢爭論再起。惟至今所見仍是正反兩派的相互批判,對立 、 仇視 、 冷漠,「只有我、沒有你」的缺少對生命的尊重,這何嘗不是禍事頻起的開端?

任何社會事件的發生,絕非偶一原因。但每次事件發生後,我們常看到沉痛的背後,依舊是憤怒與不仁的情緒漫延,淺薄探討事件的結果,仍未能從悲劇中省思到社會問題之原因所在,只是將本次的社會事件再延伸到另一個戰場而已。

曾幾何時,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已悄然改變。追求速成,不論品質;追求自我,不論價值;追求名利,不論良知。而對社會事件一再發生的政府,總是束手無策;司法可以在有權勢的人面前低頭,當政治與輿論只為私利而存在,加速泯滅人性的善良,如此,手無寸鐵的人民,能依靠誰為其伸張正義?當政黨惡鬥,不見制度改革的永續,於肆意揮霍下一代的人生資產時,有誰真正在乎人民的感受何在?

從事社會公益多年,家訪關懷過許多弱勢家庭,也辦理不少遭遇家庭暴力或性侵害的案件,在心痛之餘,是更多的無奈。不願接受他人的幫助,寧願躲在黑暗的角落哭泣;疏離的社會情感,讓孩子選擇在虛擬世界中尋求認同;職場壓力的身心霸凌,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奪取他人的生命;教育唯有讀書高,忽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病老貧弱的人只能絕望地等待生命盡頭的到來,卻無人願意伸出援手。「當我待人和善,錯了嗎?」、「我不應該幫助陌生人嗎?」、「我是不是應該和他一樣,用暴力保護我自己?」成為孩子對人性的懷疑時,試想,信任崩解的社會,未來將是如何令人恐懼啊?!

其實,台灣社會也並非全無溫暖。在助學的社會公益過程中,我們有見到師長為守護弱勢學生繼續就學,即使罹患重大疾病,仍天天到校等候;有高齡的志工為關心孩子的營養健康,每天清晨到校為他們準備愛心早餐;有因為感慨弱勢家庭的清苦,一群默默無名的小人物發願集資為他們準備年夜飯。如果這個社會能多一點溫馨的報導,就不會總是瀰漫著暴戾與謾罵之聲。

心牆,才是台灣社會問題之所在。當我們曾經高喊拆政府、拆圍牆時,是否認真想過橫阻在人民與政府、人民與人民間的那一道道看不見的心牆,應該如何拆除,讓陽光也能照進人心的隙縫中?


► 轉載中時電子報